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真好,舊書鋪子還在




工作總是這麼討人厭,不過卻讓我認識了花蓮的舊書鋪子:

轉過街角,進入節約街,入眼的又是不一樣的風情。據說是楊牧故居的舊書鋪子,原本是家印刷廠,在店深處的小間裡還看得到過去辛勤的機器與招牌。因為調性的不同,所以舊書鋪子沒有其他書店那樣的人潮,不過駐店狗兒們若是沒有窩在桌上打盹,定是會歡歡地迎接書客們。櫃檯邊的胖貓也總願意招呼一下來客,只是千萬別去碰了他不太一樣的耳朵,他可是會惱的!

那是2007年的十一月,花蓮的天氣並不好,灰灰白白的雲亂捲一團,不若夏季那麼朝氣蓬勃;強烈的東北季風颳得我頭痛欲裂。但是心情很好。


這些都記在討厭的酸何汪裡了,也從此對舊書鋪子魂牽夢縈。
總是記著掌櫃的小姐說,因為租約的關係書店很有可能要關門,所以規定自己一定要三不五時關切關切,千萬別讓好東西悶不吭聲地就不見了。08年二月,冬天玩花蓮,還是沒有好消息;08年十月,秋高氣爽再玩花蓮,終於聽到掌櫃小姐和疑似老闆的先生說,租約搞定啦!一時半刻不會關門啦!

其實一向對於舊書沒有太大的熱情,畢竟新書源源不絕地出,一波一波地堆疊,一曾一層地掩蓋,腦袋都已經塞爆了。不過兩次在舊書鋪子都挑到喜歡的書,於是對於舊書店的存在有了另外的思考。

比起來,逛非舊書店的時候常常都有一種戒慎緊張的心情,或許是因為身處這個業界,總想盡可能把市場動態觀察清楚、詳細記起來,有一種要趕快把好吃的東西塞進肚子裡,不然就會過期/被搶走的迫切感。

不過走進舊書鋪子,時間突然就慢了起來。架上的書都已經面市好久了,似乎不再急呼呼地想抓住我的注意力,所以可以很悠閒,壓力大減。然後沒有新書的喧騰,舊書的美好就再次展現出來。上次是《索涅其卡》,這次是《棕櫚酒鬼》,他們出生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忙啥去了,好在還有舊書鋪子給我第二次機會。

以後來花蓮,看一些山、看一些水,然後希望舊書鋪子一直都在。

0 找碴: